移植來的法桐有些樹頂光禿禿的。 宋嶠 朱君怡 攝
  路邊有不少空樹池。
  大行宮新移植的法桐,“夭折”了一部分。今年五月份,隨著地鐵三號線太平北路段的施工進入路面恢復階段,大行宮附近被移走的法桐通過補植的方法“回歸”。遺憾的是,因為地鐵、市政道路等施工工期延遲,法桐錯過了最佳移植期,27株因為長勢不佳已經被送回苗圃“休養”。揚子晚報記者 楊娟
  記者探訪>>>
  不少法桐“夭折”剩下空樹池
  昨天下午,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大行宮看到,靠近江寧織造府一側,幾個樹池已經空了。一臺挖土機正在人行道上掘土,在進行路面恢復作業的工人說:“差不多有8棵法桐被移走了。”而在南京圖書館一側,揚子晚報記者看到,人行道、快車道上都有空出來的樹池,但由於有路面施工圍擋,具體數字無法確定。繼續往太平南路走,在綠柳居餐廳附近移栽的兩排梧桐樹中,有5個空樹池。揚子晚報記者發現,大行宮廣場上的法桐樹長勢均不是太好,樹葉疏疏落落的。在每一棵樹身上還掛著輸液器“打點滴”,用的是一種叫“易植14號”的樹木促進生長液。
  專家說法>>>
  冬季休眠期移植法桐最佳
  揚子晚報記者瞭解到,今年春季,為恢復太平北路道路綠化景觀,在大行宮地區補植了法桐80多株,胸徑在16釐米左右,樹齡都在8-10年。由於地鐵、市政施工等工期推遲,交付給園林部門栽植的時間也推遲,部分法桐栽植時間最遲的已接近五月下旬。“那時氣溫逐漸升高,不是最佳的移植時間,部分法桐長勢不好。”南京市園林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,從6月底開始,已經主動要求建設單位陸續將其中27株長勢不佳的法桐遷回苗圃調整休養,“作為行道樹,路邊的生長環境和養護條件肯定比不上苗圃。”該負責人說,這批移走的法桐中,大部分樹葉都沒有發出來,有的上半部分已經枯死,即使就地救活也沒了造型,“樹冠沒有了,影響景觀。”考慮到下麵的氣溫越來越高,更加不適合移植,計划到今年冬天再重新補植。
  “法桐這種落葉樹種,移植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它落葉以後的季節,比如11-12月或者來年的一月。”一位園林專家介紹說,每年這3個月的時間內,落葉樹種會進入休眠期,它基本停止生長來保存能量越冬,“這時候移植損傷最小。”該專家說,到了3月中旬,葉片才萌發,鬚根剛剛長出來,這時候移植,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是不合理的。每棵樹的“體質”不一樣,強壯點的就“熬”過來了,體質差的就體現出各種病態。
  建議
  如果趕不上栽植期 能否先進行臨時綠化
  該專家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說,現在的城市建設中,各種綠化的補植都是跟著工程的進度。比如,道路施工要路牙和綠島出新結束後,才輪到園林部門覆土再植。施工的過程中,變數比較多,工期一推遲,補植的植物可能就錯過最佳的栽植時節。“最好是工程施工考慮植物的栽植期,避免出現反季節栽培的情況。”該專家說,如果實在沒辦法,可以通過種植臨時綠化來解決施工後帶來的景觀問題,種點草皮或者放點盆花。等到合適的季節再進行補植,這樣不會造成浪費。“選擇臨時綠化,就需要政府改變目前有點‘功利’的心態,不要事事都只求效果。”該專家說,臨時種點草皮的景觀效果肯定不如高大的樹木,“但從市民的角度,相信這種做法大部分人是可以接受的。”  (原標題:5月移來7月移走 如此“搬家”難成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26gran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