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(記者 德永健)2014年初,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眼中,極端組織“伊斯蘭國”與“基地”組織不在同一量級,充其量是“基地”組織的替補,“不是穿上湖人隊的球衣就能成為科比·布萊恩特”。
  一年過去,“伊斯蘭國”已然崛起,震驚世界。如今它控制著伊拉克和敘利亞三分之一的地區,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,與英國面積相當。華盛頓公開承認,“伊斯蘭國”構成的威脅超過了“基地”組織。
  三大策略支撐擴張
  短短一年時間,“板凳球員”何以蓋過“科比”?支撐“伊斯蘭國”迅猛擴張的三大策略或可給出答案。
  首先是雄厚的財力。據媒體統計,憑藉在黑市出售的石油,“伊斯蘭國”一天能賺85萬至165萬美元,連同綁架人質勒索的贖金和其它犯罪活動收入,年收入高達20億美元,是目前全球最富有的恐怖組織。
  “黑金”源源不斷,為“伊斯蘭國”招兵買馬提供了充足資源。伊拉克官員估算,“伊斯蘭國”已招募數十萬人,總兵力可能達到20萬人,這一數字遠遠超出美國中情局的預想。
  今年9月,擁兵自重的“伊斯蘭國”將戰火燒至土耳其與敘利亞接壤地區,大舉進攻邊境城鎮科巴尼(艾因阿拉伯)。11月末即使遭到美軍強烈狙擊,“伊斯蘭國”仍從土耳其向科巴尼發動進攻,將三面圍攻變成了四面圍攻。
  戰場之外,“伊斯蘭國”奉行另一大策略——鮮明的國家觀念。今年6月底,剛剛崛起的“伊斯蘭國”就宣佈“建國”,將伊拉克幼發拉底河畔的拉卡市當作實際首都,11月又在控制的地區發行了貨幣。
  這一策略表明“伊斯蘭國”不滿足於散兵游勇,要比外界想象得更理性,更深思熟慮。在很多地區,“伊斯蘭國”重視提供基礎服務和建立行政機構,反過來,這些地區的居民向“伊斯蘭國”納稅,拓展了它的收入來源。
  “伊斯蘭國”第三大策略涉及招募。與“基地”組織類似,“伊斯蘭國”極力利用社交媒體煽動輿論,企圖將各類“聖戰”分子招至麾下,但與“基地”組織武斷的作風不同,它的招募手段更靈活,姿態更柔軟,加上坐擁雄厚財力,對“聖戰”分子的吸引力大增。
  據聯合國統計,截至今年10月末,全球共有80個國家的約1.5萬人加入“伊斯蘭國”。為了炫耀影響力,“伊斯蘭國”斬首人質時曾讓英法“聖戰”分子出鏡,隨後法國表示,該國數千公民因涉嫌加入“伊斯蘭國”受到監控。
  油價暴跌催生打擊良機
  奉行三大擴張策略,“伊斯蘭國”的擴張程度超乎想象。今年8月,以美軍為首的國際聯盟拉開打擊序幕,至今雙方仍在鏖戰,且短期內看不到戰事結束的跡象。
  於美國而言,猶豫不決的曖昧態度影響了打擊效果。奧巴馬起初低估“伊斯蘭國”,8月發起空襲後又忌憚卷入另一場伊拉克戰爭,反覆表態不會派遣地面部隊參戰,等同將排兵佈陣的底線暴露給“伊斯蘭國”,明顯減弱了美軍的震懾作用。
  根據早前媒體披露的時間表,奧巴馬政府有意今年年底加緊訓練伊拉克軍隊,明年春天發起反攻,收復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失地,直至年內奪回該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。
  受地緣政治影響,國際聯盟也屢現分歧。法國由於擔心阿薩德政府乘勢得利,只同意加入伊拉克境內的空襲行動,拒絕加入敘利亞境內的空襲行動,土耳其則將庫爾德工人黨視為恐怖組織,科巴尼戰事爆發後一度按兵不動,拒絕越境打擊“伊斯蘭國”。
  利用各國間的分歧,“伊斯蘭國”則有意將戰事拖成持久戰,不過11月末後國際油價突然暴跌,為打擊“伊斯蘭國”催生良機。如果油價持續走低,“伊斯蘭國”出售石油所得勢必大減,久之或被釜底抽薪。(完)  (原標題:2014國際大事件之“伊斯蘭國”:“板凳球員”何以蓋過“科比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26gran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